close

文/吳嘉興

 

目前台灣的中醫診所可以大致分為內科診所或傷科診所,會到傷科中醫診所來看病的人,多數以疼痛或伴有疼痛而來。疼痛是一種令人不適的主觀感受,適度疼痛是人體正常的保護與防禦反射。疼痛過度或疼痛時間過長可引起人體代謝紊亂,免疫機能下降,加重或誘發多種疾病,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與生活品質。以中醫經絡循行進行辯證,常常發現有些疼痛常是內科疾病的前兆,可提早預防治療。

 

有些患者因疼痛就醫卻投醫無門,如頭痛、三叉神經痛、舌咽神經痛、帶狀皰疹後肋間神經痛、枕大神經痛、坐骨神經痛、癌性疼痛、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症、腰椎管狹窄在內科保守治療無效且無手術適應症時、某些脊柱性疾病、外周軟組織疼痛等。「肝主筋、腎主骨」,筋骨的酸痛,常常也僅是肝腎循環代謝變差導致,也非意外或外力造成。也常有上了年紀的婦人,常是中醫傷科門診的常客,實為長年為骨質疏鬆、關節退化的病變所苦。

 

治療疼痛的傳統方法有:中醫針灸、推拿、牽引等,治療機理是通過改善患處的血液迴圈、減輕水腫,降低致痛因數對神經的刺激。這些療法的優點是創傷小,患者容易接受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,針灸疼痛治療有了長足的進步。共同的作用機理是解除神經壓迫、阻斷疼痛傳導、降低神經興奮性,達到標本同治的目的。

 

疼痛常合併循環病變,疼痛亦是一種主觀感受,心理因素在疼痛的發生中具有重要作用。樂觀的情緒與堅定的信念可減輕疼痛,反之則加重疼痛。治療疼痛的同時應重視心理調節及睡眠品質調理,透過改變生活作息或工作環境,保持樂觀心情或按醫囑適當服用抗焦慮、鎮定安神、疏經活血中藥增加鎮痛止痛效果。經過疼痛的發作尚可知道體質的階段性變化,提早預防代謝不良症候群,根本解決疼痛問題。

 

(作者為鴻成中醫診所院長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hen1983032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